新闻动态

《戏台》逆袭: 陈佩斯押房, 黄渤零酬, 从 5% 排片到票房黑马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0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当暑期档被一部部特效大片和流量IP层层包围时,一部没有炫目技术加持、不靠明星扎堆的《戏台》,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市场——上映首周排片率只有5%,可到了第三天,上座率竟暴涨600%,预测票房眼看就要突破5亿。这部由陈佩斯执导的电影,不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鲜活生命力,背后还藏着一段关于坚守与仗义的热血传奇。

八年磨剑,别墅换戏的孤勇

《戏台》的筹备过程,简直就是一部和资本较劲的血泪史。早在八年前,陈佩斯就带着改编自同名话剧的剧本,四处奔波寻找投资方,可一次次都碰了壁。“没人相信老戏能赚钱”,他在采访时苦笑着说。话剧版《戏台》曾巡演200多场,场场座无虚席,但当他提出要把京剧元素和黑色幽默融合起来,拍一部“有骨头的喜剧”时,资本方却纷纷打了退堂鼓。

最艰难的2023年,三个投资方接连撤资,剧组账上剩下的钱还不到一百万。眼看着多年的心血就要白费,68岁的陈佩斯做了个惊人的决定:把北京三环的别墅抵押出去。“我太太就说了一句话,‘戏比房子重要’”,他说得轻描淡写,可背后却是全家人挤在出租屋里改剧本的日子。女儿陈大愚记得,那段时间父亲每天只睡四个小时,凌晨三点还在阳台对着镜子比划京剧身段,“他说要是赔了,大不了重开小品巡演还债”。

影帝破局,零酬驰援的江湖气

就在陈佩斯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,黄渤的出现成了转折点。这位曾和陈佩斯在综艺里结缘的影帝,看完剧本后当即决定加盟,还主动提出“零片酬+分账”的模式,悄悄垫资150万解了燃眉之急。“佩斯老师让我明白,喜剧不只有笑料,更该有分量”,黄渤的仗义还不止这些——他把自家闲置的别墅腾出来当片场,连家具都保持着民国的样子,一下子省了上百万的置景费。

榜样的力量就像投进湖面的石子,一圈圈扩散开来。听说黄渤零酬加盟,尹正当即推掉了两部剧约:“能跟着佩斯老师学戏,不给钱都值”;姜武带着一箱老酒进组,说“就冲这股劲儿,我来跑龙套都行”。剧组里没有助理成群的排场,演员们挤在同一个化妆间背词,陈佩斯亲自给年轻演员示范台步,黄渤在片场煮面给大家当夜宵,“像个大家庭”成了剧组人员最常说的话。

口碑逆袭,观众用脚投票的觉醒

上映第一天,《戏台》的排片被挤到了早场和午夜场,全国日票房还不到千万。但看过的观众却自发成了“自来水”:有人带着父母二刷,感慨“终于有电影能让老一辈看得懂、笑得痛快”;年轻人则在社交平台热议“军阀抢戏班”的荒诞剧情,解读里面的历史隐喻。

这种口碑发酵形成了奇观:第二天影院开始紧急加场,上海有家影院甚至出现观众站着看完的盛况;第三天,上座率从12%一下子涨到78%,排片率也跟着升到23%。有影院经理坦言:“我们起初只排了3个厅,后来发现连凌晨场都坐满了,这在近年的文艺片里真是少见。”

戏比天大,逆流而上的启示

《戏台》的逆袭,揭开了影视圈浮躁的面纱。当资本沉迷于“数据公式”时,陈佩斯们用行动证明:好作品自带破圈的力量。影片里那段长达15分钟的京剧群戏,从服饰到唱腔都经过严格考据,光排练就花了三个月;黄渤为了演好戏班班主,专门拜师学了半年京胡,手指上磨出的茧子成了最好的妆造。

如今,影院里的掌声不光为剧情响起,更为这群“傻子”的坚持。就像陈佩斯在首映礼上说的:“我这辈子就认一个理,戏比天大。”而黄渤那句“票房分不分账不重要,重要的是让观众知道,还有人在认真做戏”,或许正是《戏台》留给这个时代最珍贵的注脚。



上一篇:中邮证券: 给予工业富联买入评级
下一篇:没有了